【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是根據十三世紀末的真實歷史事蹟改編而成。由於力求符合事實,在戰爭場面的安排上,場面之浩大,戰鬥之壯烈,實在是90年代所罕見。而在中古世紀的場景安排上,更花費了非常多的心力。因此這部片也不負眾望的在1996年榮獲奧斯最佳攝影、最佳導演、最佳音效、最佳化妝、最佳影片等大獎。
 
劇情描述十三世紀末,英格蘭王以武力兼併蘇格蘭,華勒斯的父兄皆因抗暴而亡,他被叔父帶離故鄉撫養,長大後重返家園與青梅竹馬的愛人結為夫妻,不料心愛的妻子因反抗英軍的欺凌,竟遭極刑處死,在新仇舊恨的催化下,華勒斯率領蘇格蘭的鄉親們揭竿起義,對抗暴政,爭取自由…



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

(Braveheart)

導演:梅爾吉勃遜

主演:梅爾吉勃遜

蘇菲瑪索

出品:福斯/派拉蒙

二、梅爾吉勃遜與「英雄本色」

(一)史詩式電影,耗資5300萬美元,全片不走好萊塢泛濫得近乎公式化的電腦特效,用實實在在的千軍萬馬場面和昂揚慘烈的戰鬥鏡頭,來重新喚起遺失已久的戲劇魅力,梅爾吉勃遜以個人的影壇地位和月酬所得全部押在這部作品上,其孤注一擲,義無反顧的精神,跟凱文柯斯納拍《與狼共舞》時十分相似。結果,兩人都成功。

~勝利的歷史,總是喜歡站在勇者那一邊~

(二)主軸:13世紀,蘇格蘭的抗暴英雄威廉華勒

(二)青梅竹馬女友莫倫與「初夜權」──威權體制與私天下。

(二)英格蘭王妃伊莎貝拉的愛戀,營救與解藥──不逃避,不閃躲,正面迎戰,即是「勇者」;即是「勝利」。

(三)副線之一:英格蘭王長腿愛德華(Edward the Long shanks)VS.他的王妃媳婦伊莎貝拉──女強人的報復方式與大男人的致命諷刺。

(四)副線之二:蘇格蘭侯王勞勃 布魯斯VS. 他麻瘋病的老王父親及其他貴族間的分贓──年的願景、理想主義與老於世故的政治骨頭。

三、風笛、愛丁堡、格但斯克與蘇格蘭

(一)英國《米字型》國旗的意義:

(二)所有的問題都是為了要被解決,挑戰是為了要被超越──《平井堅》;就是遇到瓶頸時要再堅強下去。

(三)掙扎是必要的,適度的痛苦也是必要的;

(四)高貴一定要和偉大在一起,東西方歷史上,從來沒有過渺小的高貴。

(五)當我們真心在追尋夢想時,每一夭都是繽紛的;因為我們知道,每多堅強一下,都是實現夢想的一部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歷史事實中的 威廉華勒(Sir William Wallace)


生死:

公元1270年左右,生於蘇格蘭,Renfrew的Paisley村附近(在今格拉斯哥Glasgow西10餘公里處);死於公元1305年 8月23日,在英格蘭,倫敦。


歷史地位:

蘇格蘭偉大民族英雄,在蘇格蘭抵抗英國統治爭取自由的艱辛漫長終致成功的過程中,他即是早期抗英的領導者之一。


身與世:

他的父親,馬肯華勒爵士(Sir Malcolm Wallace)是Renfrew的小地主。公元1296年,英王艾德華一世廢黜蘇格蘭王貝立歐(John de Balliol)再監禁之,而自稱為蘇格蘭國王。這引爆蘇格蘭抗英運動,此起彼落、零星地發生。


公元1297年5月,威廉華勒和三十人的部伍焚掠Lanark(在今格拉斯哥東南約40公里處)的英軍駐衛所,並處決其長官。此後,華勒組織一支由平民和小地主組成的軍隊,在南起Forth河北至Tay河之間(在格拉斯哥和愛丁堡Edinburgh一線以北20-50公里的區域),攻擊各處英軍駐防地。


史特靈(Sterling)之戰:

公元1297年9月11日,英國大軍抵達Forth 河口的史特靈,與華勒的軍隊隔河對峙,雙方人數眾寡懸殊。但是,英軍必 須走過Forth河上的一道窄橋,才能逼近華勒的軍陣發動攻擊,華勒即趁著 英軍過橋之際猝發攻勢,英軍潰敗,華勒獲得壓倒性勝利,並且攻下史特靈城堡。此時,全蘇格蘭幾乎解除了英軍的佔領。十月間,他進兵英格蘭北部,掠奪諾森伯蘭(Northumberland)和昆布蘭(Cumberland)等郡。


公元1297年12月初,華勒回師,受封爵位,並啣蘇格蘭王貝立歐之命,擔任「國家護衛」之職。然而,很多心懷妒忌的貴族並不支持他,他只得獨力對抗英軍。此時英王艾德華正在法國尋求援助。1298年3月,艾德華返英,在6月3日進兵蘇格蘭。


福克(Falkirk)之戰:

公元1298年6月22日,威廉華勒在福克(在史特靈之南約10公里處,介於愛丁堡與格拉斯哥之間)戰場上敗下陣來,他的長槍部隊敗於艾德華的騎兵和弓箭手。雖然,艾德華在撤軍回英國之前,仍 未能收服蘇格蘭,但是,華勒的英名已被毀於一旦。在12月間,他辭退「國 家護衛」之職,由布魯斯(Robert de Bruce,即後來的蘇格蘭王RobertⅡ) 和「紅頭」昆敏伯爵(Sir John Comyn“the Red”)接任。


有歷史資料顯示,華勒在公元1299年到過法國,然後回蘇格蘭成為單打獨鬥的游擊隊領袖,但是從這年秋天之後即消聲匿跡,長達四年多之久。


殉國:

到了公元1304年,蘇格蘭的貴族幾乎都已歸順艾德華,但是英國仍繼續追捕威廉華勒,從不鬆手。1305年8月5日,他在格拉斯哥附近被捕,囚送倫敦,以叛國的罪名判處死刑──但是,他堅稱從未對英王宣誓效忠,何來叛國之罪? 他被處以絞刑、剖腹、斬首,再肢解。


自由:

翌年,公元1306年,布魯斯發動抗暴獨立戰爭。1314年6月24日,班諾本(Bannockburn,在史特靈附近)之戰,布魯斯嬴得決定性的勝利,蘇格蘭終於獲得自由獨立。


集體的記憶:

許多關於威廉華勒的故事,都源自15世紀末的遊唱詩人亨利或稱「盲人哈利」(Henry the Minstrel, or“the Blind Harry”)所詠頌 的史詩(romance)。這些膾灸人心的故事,有許多是與史實不符的,然而,它們正是反映:威廉華勒堅定屹立於他的同胞的心境與想像之中。


人文主義:


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時期人文主義者薄伽邱(1313~1375)在《十日談》(1348~1353間著作)中所揭示的新精神:

人要善用其知識(learning)、資源與機會(fortune),來為他的一生奮鬥。

人真正的高貴(truly noble),在於他必須承受自已作為的結果、接受自已的人生,而不帶苦楚怨懟(bitterness),即使它與自已的期望相違,甚至是悲劇。

要相信人的能力,也要知道它是有極限的。

薄伽邱,在這裡已經標舉出文藝復興所探究的「情感-思想雙元論」的根柢:講求美德(virtue)、掌握資源與機會(fortune)。



不能回顧 怎能前瞻








板主觀點:



這應該算一部老片ㄚ囉,是由 Mel Gibson自導自演个13世紀,蘇格蘭民族英雄 William Wallace對抗英格蘭暴權統治个史詩電影。


影片內底予人印象上深刻的,就是上尾Wallace被處死的情節,這段被稱為"死亡美學",是整個影片上經典的鏡頭,嘛是上使人情緒沸騰的一段。


這段經典片段會使人感動不是Wallace視死如歸的情操,相反个,伊在被處死之前,伊不但表達伊其實真驚,並一再祈求上天賜予伊勇氣,因為英雄嘛是人,只有是人,才真正有資格被稱做英雄。


當一个人孤單地行刑台被開膛剖肚,下底的人一開始大聲叫好兼擲物件,彼種臨死又被折磨的驚惶,非當事者,袂當體會的。


影片內底所呈現出來,賜予伊勇氣的,不是伊所祈求的神,而是鏡頭內底帶著充滿未來可愛笑容的囡ㄚ(小孩)以及啟動伊反抗暴權的牽手,這才是影片所傳達出來,人性最高境界的光輝,真正的動力來自的是牽手佮囡ㄚ所代表的"厝"。




沒有錯!女人跟小孩,是一個民族保護家園最大的動力!


台灣的查某人! 您們絕對不是油麻菜籽,也絕對不是潑出去的水,相反地,妳們才是民族文化延續最大的動力,因為我們祖先所流傳下來的珍貴語言,就是被稱為"母語"。


愛情,服飾,化妝品...有人說,這就是女人的一切...


也有人說...女人就是看到老外就只會尖叫的動物...



我說...錯!錯!錯!


台灣查某人!妳們才是建構"厝"的最大功臣,是民族文化發展最大動力。



個人認為,福佬人從歷史發展過程,從來不是缺乏政治人物,因為搞政治的人,終究是向利益妥協的。


反倒是缺乏像 William Wallace 這樣誓死保衛家園,保衛民族文化的鬥士。(這點可從影片中,Wallace 跟蘇格蘭王及那些貴族來做對比)


而催生的動力,就是您們...台灣的查某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