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龍海話(白水、港尾、東泗、東園、海澄),讀做 am-pó·-chê (IPA: /am13 pɔ53 tsɛ12 /)。廈門島讀為 am-pó·-chê (IPA: /am13 pɔ53 tse12/),和我們龍海話的差別在於第三個字的實際讀音,一個從漳腔,而一個從泉腔。所以,毫無疑問,龍海和廈門其實是一樣的說法。


關於「蟬」,在閩南廈漳泉各縣市,共有很多說法,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查一查各縣市的《方言志》。


看到廈門幾乎所有的「方言志」都寫為「虫奄 蜅 蠐」。不過,對這個寫法,我比較存疑。因為,第三個字,從龍海話的角度來看,立刻就發現那是不對的,「蠐」在漳州腔裏頭,只能讀出/tsɛ/,而不是/tse/。所以,即使是廈大的那些教授們,也在這個小處犯下了天大的錯誤。


龍海/廈門的"am-pó·-chê "與漳州薌城區的"iam-kóng-chûn"一比較,立馬發現,第一個字,其實是指同一個字,只是發音上的稍稍不同,但這屬於口音問題而已。至於這個字是否就是專家們所認定的「虫奄」呢?我不知道。對於「虫奄」字,究竟該讀什麽音,以我手頭的工具而言,我如今查不到一絲線索。


再來說,漳州薌城區的"iam-kóng-chûn"。第三個字,其本字絕對就是「蟬」。這一點,道理和「船」字在閩南語中的文白讀對應關係,可以說如出一轍。「船」的白話音"chûn" (IPA: tsun12),文讀音為 “soân”,因為「船」是中古的「船母仙韻」。不過,有時「船」也讀為“siân”,比如唐詩《楓橋夜泊》中寫道: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從詩文的韻律中就可以發現「船」是讀為"siân" 的。


接著,我們來說說「蟬」,和「船」一樣,其屬於中古的「仙韻」,而其文讀音大家都知道是“siân”。所以,我們可以借鑒「船」的白讀音,反推得到「蟬」的白話音為“chûn”,這是完全行得通的。


至於,漳州薌城區"iam-kóng-chûn"當中的第二個字“kóng”(陰上調),其本字是啥,實在不好稽考,因為沒有其它縣市的腔調可以對照,屬於孤立詞彙。不過,我自己猜,那可能只是一個地方的土音。






板主: 去問一下ㄚ,台中只有聽著講"蟬(siam5)",查過了後,台灣嘛有講"am-poo-ce",嘛寫做「虫奄 蜅 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