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拉雅族Siraya


西拉雅族是指分佈在臺灣南部的平埔族。地域範圍北自台南縣平原地帶(現今台南麻豆附近),南達屏東平原一帶的平地或山麓地帶(今屏東林邊一帶)。其中又可以分為三個支族:



1.西拉雅Siraya﹕


西拉雅支族,荷蘭人稱為Sideia,原來是住在台南的平地,有九個主要的部落,其中以新港社(今台南新市)、大目降(今新化)、蕭壟(今佳里、七股、將軍一帶)及麻荳(今麻豆)較著名,尤其新港社就是原來赤崁社遷來的。

在荷蘭人入台以前,住在台南安平一帶的西拉雅人,稱為赤崁社,相傳初到安平的漢人向這裡的原住民問說:這是什麼地方?原住民回答說:Taiwan,於是漢人就叫它大員,也有翻譯成台員,或者叫做台灣,當時安平是一片沙洲,就叫作台灣嶼,荷蘭人來了之後,稱安平一帶的港灣為臺窩灣,後來由於漢人的流傳,台灣成為台南地區的通稱,到了西元一八六四年,台灣正式納入清朝版圖,被稱為台灣府,於是台灣成為全島的稱呼。


自從荷蘭人占領台灣以後(1624),西拉雅人就成為外族最先統治的臣民,而歷經荷人及漢人的侵迫,西拉雅族群也逐漸無奈的移居到台南縣境內以及高雄、屏東地方,主要分布在台南平原曾文溪、急水溪、鹽水溪以及二層行溪流域一帶,在臺灣早期對外歷史上,西拉雅族曾扮演過重要的角色。其主要部落如新港社、麻豆社、目加溜灣社、蕭壟社、大目降社等,可說是平埔族中與漢人接觸最早的部落。

在荷蘭人統治期間,荷蘭傳教士曾教導西拉雅族用羅馬拼音來寫他們的母語、唸聖經,後來荷蘭人離開台灣以後很多年,西拉雅人仍繼續使用羅馬拼音來書寫母語,尤其是訂契約、買賣或典當土地的文書,都會使用這種清朝文獻上所說的紅毛字。到了日治時期,日本學者村上直次郎、伊能嘉矩和小川尚義等分別蒐集到許多這類文字記載的文書,且從新港社開始發現蒐集,因此後來集結成書時,命名為新港文書。



2.馬卡道Makatao﹕

  
這一支原居於屏東平原下淡水溪沿海附近的平埔族,在1904年伊能嘉矩提出最早的平埔族分類架構中開始稱之為馬卡道,並劃分為與西拉雅不同的獨立族群。至1944年小川尚義才以語言的相似性為由,將屏東平原和台南平原的平埔族視為同一族,統稱為西拉雅族。舊志中出現的「鳳山八社」,就是指馬卡道族中勢力最強大的放索、阿猴、塔樓、加藤、武洛、力力、上淡水、下淡水社等八個社群。由於居地緊鄰排灣族的分佈範圍,因此和附近排灣族有密切往來關係。道光年間,部份族人遷徙至現今恆春一帶的瑯橋地區,被稱為「瑯橋平埔」。



3.四社群Taivoran﹕(大武壟)


四社群又被稱為「大武壟系統」;原居地大約在烏山山脈西麓,並擴及楠梓仙溪和荖濃溪流域附近,包括現今台南善化、大內、玉井一帶。主要聚落有大武壟社(頭社、二社)、霄里社、芒仔芒社、茄拔社等四社,因此過去被稱為「四社熟番」。這一支族與鄰近的鄒族有密切的互動關係。

西拉雅族的祖靈崇拜留有祀壺的風俗,稱阿立祖祭祀,所謂阿立祖是指西拉雅族的祖靈,無形無體,僅以一壺代表神體,通常供奉在社中公廨,又稱阿日祖、阿立母、太祖、老君、太上老君、李老君、番仔佛、番太祖、番祖等,各社所供祀的壺各有不同,大部分是粗製的陶器,其中北頭洋社(佳里鎮西北方),除了祀陶製的壺外,還附祀宋硐及洋酒瓶,其它地方尚有以一般大肚花瓶代替陶壺的,至於為什麼用壺來代表祖靈?各家說法不一,江家錦先生說壺是代表女性子宮,阿立祖就是女性祖靈;國分直一先生則認為阿立祖是農業的祖神;石萬壽先生認為阿立祖相當於漢人的玉皇大帝,不是一般的祖靈信仰而已。


現在西拉雅族還保留一些供祀祖靈的公廨,每年在不同的社群居住地也會舉行祭典,有名的像:

東河嚎海祭:每年農曆九月初五日,是其蕭壟祖神渡海來台的紀念日,住在台南縣東山鄉東河村的後裔,就會到大公界的公廨舉行嚎海祭,什麼是嚎海呢?指的是在祭典最後,尪姨(或稱向婆,就是靈媒的意思)會在牽曲的聲韻中向海號淘大哭,甚至在地上翻滾,並敘說著祖先來台的辛酸,告誡後人要體會先人的精神等等,典禮極為莊嚴隆重。

此外還有台南大內鄉的頭社夜祭;高雄甲仙鄉大滿族的小林夜祭等(甲仙鄉還成立小林平埔文物館);以前蕭壟社的番仔塭祭還有送阿立祖船的儀式,對平埔族文化有興趣的人可以透過祭典來瞭解,舉凡語言歌謠、風俗信仰、藝術工技等文化傳承情形,在祭典中比較可以找到原型。




消失的部落


西拉雅族曾是平埔族中人口最多、勢力最強的族群。過去,蕭壟社、目加溜灣社、麻豆社、新港社為西拉雅的四大部落,合稱四大社。傳統的西拉雅社會為母系制度,女子擁有財產繼承權,昔日台灣民間男女婚嫁的入贅製,據說就是西拉雅的風俗。許多來自大陸的“羅漢腳”(單身男子),因與西拉雅女子結婚而取得財產權,不少土地就這樣流入漢人手中。走訪台南縣,已難體會西拉雅的面貌,但從部分村落的公廨、太祖信仰、祀壺習俗、傳統祭典中,仍可窺見西拉雅的遺風。




祀壺‧夜祭‧嚎海


公廨是西拉雅人祭祀、議事的公所,類似漢人的廟,傳統上只有三面牆,不設廟門;祭壇不奉祀具體的神靈形象,而是膜拜小口大肚的壺、矸、象徵太祖、阿立祖、阿立母、太上老君等神祗;瓶矸中盛水,並插著過山香、香蕉葉或澤蘭等植物,祭品則是米酒、檳榔。


祀壺信仰是西拉雅族的文化特徵,時至今日,在佳里、白河、官田、東山、大內、左鎮等鄉鎮的村落裡,仍可見到一些祀壺的公廨,只是隨著時代變遷,許多公廨已改建成漢人風格的廟宇,不復傳統風貌。其中佳里鎮的立長宮、大內鄉頭社的太上龍頭忠義廟較廣為週知;左鎮鄉亦為西拉雅族的重要聚居地之一,高達八成的人口具有平埔血統,鄉內公廨也有10餘座;而東山鄉的吉貝耍部落(東河村)則是保存最完整的平埔聚落,村中擁有多座大小公廨;至於白河鎮的六重溪公廨,是唯一以茅草、竹材搭建的傳統公廨,別具古樸韻味。



除了公廨外,夜祭也是今人認識西拉雅文化的櫥窗。為了紀念祖神,不少部族近年來恢復夜祭的活動,其中頭社的太祖夜祭仍保有完整的點豬、翻豬、烤豬、唱牽曲、生吃豬肝豬血等儀式,最受遊客及民俗學者矚目;而吉貝耍則保有嚎海的古禮,每年農曆九月初五,為了紀念祖先安渡台灣,都會在夜祭之後由尪姨(女巫)遙祭先民。此外,佳里鎮北頭洋、白河鎮六重溪,也各自有著隆重的平埔祭典。






大內鄉平埔夜祭


台南縣大內鄉是個充滿平埔族色彩的地方,每年農曆10月14日舉行的平埔族"夜祭"最為有名,平埔族就是平地山胞,一般人對高山族(如阿美族,布農族等山地同胞)的文化較為熟悉,對平埔族則十分陌生.


談起平埔族夜祭,必須探討其崇拜的神祇。所有的平埔族人都拜"阿立祖",亦稱"番太祖",或稱為“太上老君”,供奉太上老君的建築,稱作“太上龍頭忠義”,俗稱“公廨”,祭祀的族長由公廨的管理員和平埔族公推的12名主事組成,他們稱此 團體為“公司”。


平埔族的祖先登陸之後,連遇7年苦旱,現在祭典時,白衣打扮的少女圍圈所唱的歌,即“7年苦旱”的番歌,歌聲響起時,聽者無不流淚悲傷,所以,現在除了祭典外,不在唱此歌,可想見當年祖先祖先慘澹經營的情景。






東山鄉東河平埔夜祭


台南縣東山鄉東河村,古地名稱「吉貝耍」 所保有的阿立母信仰,是屬於平埔諸族中西拉雅蕭壟社(南島語系民族之一)所傳承的文化傳統。每年農曆九月初五,相傳是祖先平安登陸台灣的紀念日 長久以來便成為吉貝要部落一年一度的盛事。祭典活動由九月初四深夜一直延續至初五下午,主要以「夜祭」及「嚎海」兩項祭儀為主。夜祭所祭拜者,即此地神明一尪公、尪祖、阿立母,與台灣原住民諸族的祖靈信仰有關 「嚎海」則是吉貝要獨特發展出來遙慰祖靈、追懷蕭壟老家的祭典。



西拉雅族的宗教信仰之外在表徵以壺體(包括瓶、矸、甕、缸等),檳榔 米酒等為象徵物,亦有異於漢人之「公廨」,因此常被稱之「拜壺民族」、「壺的信仰叢結」、「祀壺之村」等名,多年來吉貝要的阿立母信仰,一直保有傳統的祭拜模式,也倍受學術界、田野調查者、媒體所重視的。


然而,這些年來由於本土文化的抬頭,更吸引不少有興趣的民眾前來一探究竟,可是大家對於整個信仰文化及祭典過程,充滿迷惑與不解,加上村人對於本地文化亦是一知半解,所以前來參與盛典約民眾收獲有限。基於上述情況,1998年村民策辦的「走訪西拉雅----吉貝耍阿立母夜祭」的活動內容,最主要有三項目的:(一)宣導及教有前來觀賞的民眾 真正了解平埔文化。(二)發揚及維護台灣本土的平埔文化。(三)喚起本地人關心本地信仰文化,傳承光大平埔文化。

 

活動內容設計, 也針對歷年來阿立母夜祭活動, 嚎海祭活動的諸項缺失加以改善。其中包括交通混亂、會場規劃不全、攤販散佈髒亂、以及村民對於傳統文化不解其義,無法向外客解說儀式意義內涵,使觀看民眾無法一探究竟,還有圍觀人潮阻隔大多數人觀賞的困擾在此次活動中也會加以改善。



 
為了使來自各地的民眾,皆能充份觀賞並了解祭典儀式內涵,信仰文化意義 除了安排祭典司儀解說內容外 還有白天活動的專業文化導覽,夜祭活動現場大螢幕轉播 在有限空間做充分利用規劃成祭典區、飲食區、休息區、戲柵區、攝影區、服務合及文化走廊等。文化走廊中提供百餘幅相片以圖文來解說相關的儀式內涵,並目展出吉貝耍生活老照片及文物。





平埔族夜祭,主要分佈在台南縣平埔族西拉雅族的祭典


1.大內鄉頭社村平埔族的宗教活動,聞名全國。頭社目前是台灣西拉雅平埔族最大聚落,在公廳中供奉“阿立祖”,每年農曆十月十四日深夜至十五日凌晨舉辦平埔夜祭。

2.東河嚎海祭,位於東山鄉東河村吉貝耍,每年農曆九月四日、五日。

3.佳里鎮北頭洋,農曆三月二十九日

以上是比較有規模的,另外也有民眾自行舉辦的。





公廨



夜祭



牽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