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詩詞講究格律,目的在於朗讀時音律迴旋優美合乎語言節奏,它對每字每句的要求都非常嚴格,從律詩的對仗相粘等規定處可見一斑,該用仄聲字時必須用仄聲,該用平聲字時必須用平聲,否則就是出格,為詩家大忌,概括的說就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然而,我們在用普通話朗讀古詩時出格的現象卻俯拾即是.例如:杜牧那首著名的七絕<贈別> 之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

  唯覺尊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還有李商隱的七律<無題> 後四句

  

  賈氏窺簾韓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

  一寸相思一寸灰.

  

  按照絕句和律詩的格律,不管是首句入韻還是首句不入韻,絕句中的第三句和律詩中的第三句七句末字都應該是仄聲字,而"別"字和"發字"在普通話裏分別讀陽平和陰平,都屬於平聲字,顯然是出格了.但在古漢語裏"別"和"發"是入聲字,即屬於仄聲字,因此它是完全符合格律的.由此可見,惟有古調讀古詩才能感到順暢和諧,從這點上看,老叟非常羨慕操方言的南方朋友,他們可以很自如的讀出古詩這種音調鏗鏘之美.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入聲字消亡的呢?

  

  漢語同世界上其它語言一樣,都是從原始語言逐步進化成長起來的,入聲字自漢語言誕生之日起,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雖然在元朝曾一度衰竭出現危機,元人周德清編寫<中原音韻> 一書時,曾將入聲字併入其它聲調,但隨著元朝的土崩瓦解,入聲字又重現了勃勃生機,但真正使它走向衰亡的卻是滿清統治者.

  

  讓我們再看看滿清的語言,滿語在滿清時期也稱清語和國語,其形成的過程中受蒙語和漢語的影響,具有顯著的粘著語的特點,它屬於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滿語支,輔音25個,其中3個只用於拼寫漢語藉詞,元音有六個,無長短之分,有復元音.人類語言按語法結構大致劃分為三種類型:孤立語粘著語和屈折語.孤立語如漢語等等,屈折語如英語德語等等,粘著語如滿語日語等等,而孤立語和屈折語顯然要比粘著語先進,屬於粘著語的滿語和日語有著共同的特點,比如意思表達上不夠精確,且語法雜亂煩瑣等.而獨立語和屈折語則豐富多彩,可以非常確切的對某種事物進行直觀形象表達,這也是漢語民族德語民族英語民族都出現過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的原因之一.反觀那些粘著語民族,鮮有里程碑式的大家出現,大多是些拾人牙慧,無足輕重的人物.

  

  眾所周知,現在的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基礎,實際上現在的北京話卻是一種被摧殘過的漢語,即滿式漢語,其前身是滿清官話,其重要特徵就是沒有入聲發音.也就是說現在的北京話並非滿清以前的北京話,而滿清入關前,北京人使用的是古漢語的一種--吳語,也稱明朝官話,意大利傳教士利馬竇訪華時曾對此做過記錄,他用羅馬拼音記錄了當時的北京話,此記錄至今仍在,後經專家考證為吳語,這是一種具有入聲發音的比較完善的漢語方言.

  

  滿清在入主中原的初期,曾將保持"國語騎射"作為維護統治的一項基本國策,要求滿人說滿語寫滿文,並在北京城內設立學校,意在推廣滿語滿文,但由於滿人遊牧民族的本性和其短暫的歷史文化局限了滿語的發展水平,至入關時滿語仍舊是一種比較原始的語言,它的發音和語法不成熟,詞彙量更是少的可憐.對於常年纍月生活在深山老林的滿人,初入北京時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般大開眼界,很多普通平常的東西對他們來說也成了新鮮事物,小到一種普通花卉和日常用具,大到宏偉建築和旖旎風景,用滿語都無法表達.而象漢人的某些高級語言比如醫學用語科技用語文化用語等滿語更是無法表達,此時,面臨著如何統治中國奴役漢人這個大難題的八旗貴族,又遇到了一個比漢人的抵抗更為頭痛的問題--語言危機.征服可以使用屠刀,統治就不能只用屠刀了,為了鞏固黑暗統治滿足其政治需要乃至生活需要,滿人迫切的需要一種能夠很好的表述自己想法的語言,想在短時間內改良豐富滿語顯然不現實,至此,學講漢語成了滿人唯一的選擇,於是八旗貴族們開始他們邯鄲學步的模仿歷程.滿清這種虛心學習,絕對不是他們所鼓吹的推崇漢文化,實在是為了達到其政治目的無奈之舉,是一種"工作需要",完全屬於不得已而為之.

  

  由於滿語較漢語有著先天性的不足,再加上生理上的差異,滿人無法很流利的說講漢語,尤其是對發音短促不能延長的入聲字,滿人無法真正的掌握它的發音,衹能是用滿語生搬硬套漢語的發音,這樣一來入聲字也就消失了,這種情形非常類似日本皇軍說漢語:"你滴,良心滴,大大滴壞了",而當時"滿清皇軍"說的漢語並不比日本皇軍強.這種滿式漢語首先在八旗貴族中出現,經過數年的使用和發展,使用人口不斷壯大,在北京城內逐漸形成了操滿式漢語的群體,並且形成了一種新的北京話--滿清官話,即普通話的前身.

  

  從語言的本質上看,儘管入聲字消失了,但是滿清官話還應該屬於漢語方言的一種,它畢竟較大部分保留了古漢語的發音,但這無疑是一種最難聽的漢語方言.由於滿清官話是八旗貴族的官方語言,自然影響著中國的每一地區,從統治階層逐步滲透到平民百姓,由北京城推廣到周邊地區,名正言順的成為了中國的國語.但是中國幅員遼闊,從地域上來講,滿清官話在北方幾乎達到普及的程度.而在南方的部分地區,例如江浙兩廣福建等地由於地處偏遠,則受到影響較少,入聲字在這幾個地區也得到了較好的保留並直至今日,這就是操方言的南方朋友朗讀古詩詞時順暢壓韻的原因.

  

  滿清官話這種蹩腳的新漢語方言產生的同時,漢語的精髓也隨之而去,這也是落後文明取代先進文明付出的慘重代價,作為入聲字消亡的罪魁禍首,滿清的暴殄天物使現代漢語失去了特有的韻律和語音魅力,也使現代漢語失去了正統性,伴隨著文字獄和剃髮易服的暴行,滿清實現了對漢文化從頭到腳的抹殺和摧殘,使滿清成為中國文化的荒漠時代,這也是滿清時期中國沒有著名詩人和思想家出現的根本原因,故滿清時期被魯迅先生稱之為"無聲的中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