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俗語耐人尋味


潮汕方言中有很多形象生動富有哲理性而耐人尋味的俗語和諺語。其中有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而遠離今天的顯示生活而被淘汰消失。雖然現在的中老年人講起來仍津津樂道,但年輕人卻不知所云。但它們是潮汕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潮汕民間口頭文學的精品,潮人先輩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富有詩意,琅琅上口,鏗鏘有力,長時間閃爍著奪目的光彩。
  


勸人奮進 寓意深刻
  
潮汕俗諺普遍運用藉物喻事、寓理於物的手法,淺顯生動,意味深長。
  如鼓勵人們做事貴在堅持而不能灰心喪志的“城樓雖破,更鼓還在”,其意是說只要有了更鼓,打更人就不計較城樓殘破而堅持把更打下去,勸逾人們不論遇到什麼環境都要把事情做徹底。
  勸說人們把事情做到底,自有回報,如“好粟在簟底,好戲落夜看”,現在的農民極少用粟簟堆放稻穀,戲也不演到落夜(下半夜),這諺語也就過時了。
  


托物寄意 多姿多彩
  
表述生活中一些物體事理和人情的俗諺,就更為多姿多彩。
  
如“挨礱凍死仔”、“無好碓臼,磨死媳婦”、“打死個搖鼓,分無一枝針”、“大鼎未滾,細鼎先嗆”、“敢共人秘(背)鼎,唔(不)敢共人抱仔”、“跋(跌)落潘(泔水)缸”、“讀書畏考,乞食畏狗,作田畏薅草,摃轎畏門斗”、“燈芯擔久重過鐵”、“破(劈)柴看柴勢,入門看人意”、“出門唔彎腰,入門無柴燒”、“寧可嫁遠路,切勿嫁過渡”、“行猛路唔如搭著渡”...... 上述這些以物寄意的俗諺中的物品,現在大多沒有了,例如,礱、碓、臼,過去是從稻穀變成白米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人工操作工具,早已為機械碾米機取代了。搖鼓,是指挑貨擔下鄉邊搖小鼓邊賣雜貨的人,早就沒有這種銷售形式了。鼎,過去是煮飯炒菜最主要的廚具,大鼎現在基本沒有了,鼎仔還有一些,更多的是用高壓鍋、電飯鍋、鋼精鍋。潘缸,現在農村也少有了,養豬多用特製飼料,少用泔水,城市居民此物更是絕跡,已沒有人積蓄泔水賣給農村人餵豬了;尤其是“跋落潘缸”這句話更令人費解,原來過去洗頭是用泔水,並用濃而粘的泔水漿汁梳頭粘頭髮,後有毛蠟出現,用毛蠟把頭髮梳得粘結而光艷的人便被別人戲稱為“跋落潘缸”。作田畏薅草,現在完全不怕,因有除草劑,不用人工除草了。村寨門斗也已沒有了。燈芯,是燈心草的莖心,用以點豆油燈,早已沒有此物。破柴與出門彎腰拾柴草更是過時話,燒火用煤氣已普及城鄉了。過渡、搭渡船也已極少,大橋四通八達......
  


自諷諷人 妙趣橫生
  
還有另一類是諷人與自諷的妙趣橫生的俗諺。
  
有批評男女不中用的“無用禾埠(男人)賺無食,無用姿娘(婦女)行蝕屐”;有批評婦女做事馬虎糊塗的“腳纏絆死雞”、“歪鬃姿娘做無雅粿”;有形容自找苦吃的“自己做枷自己擔”;有諷刺做樣的“狐狸打扮也是貓,唏胡吹響唔如蕭”;有自嘆孤苦或嘲笑別人沒有親朋可交結(後者多指小孩)的“無人揶(背),挪葵籍;無人漆(結),漆竹殼”...... 這其中的屐,即木屐,現已被皮革拖鞋取代。腳纏是婦女扎小腳的長長綁帶。鬃,指髮髻,現代女性再沒有打鬃結髻的老發式了。枷,是古代的刑具,後來普遍用腳鐐手銬。葵籍,遮背雨具,原用蒲葵的枝葉做成,潮汕人改用竹篾竹葉為原料,下雨時農民背在背上遮雨,現用塑膠雨衣。竹殼,是從竹節上剝落的外殼,商販用它給顧客盛魚肉及各種小食品之用。





潮汕“趨吉避兇”俗語三則



“罐開嘴,大富貴”。

大凡在舉辦喜慶的婚 、壽宴時,或者逢年過節,有不小心而摔破盤碗鍋缽的,總被認為是一種不祥的預兆,往往使主人家在喜悅中,心裡矇矓上一層陰影,變成一種心理壓力,精神負擔,而這時候,有長者(大多為老婦女)當眾高聲說了一句:“罐(在潮汕對陶瓷器皿的統稱)開嘴,大富貴”,這樣,把“不祥之兆”轉化為好兆頭。主人家即可去掉煩惱,疑慮釋然。



“唔識決、四散發”。

在操辦婚姻喜事時,一些青年人往往不拘於舊習俗,舊禮節,在某些主意面違了老年人的意願和安排,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他們在親友間,往往會互相說上了一句:“哎!唔識(讀音北)決,四散發”。 既諒解了青年人的隨意性,也使他(她)們得了寬慰,不致把好事耽擱延誤。



“紅花是皇帝,唔怕產和刺”。

婦女生小孩未出月謂之產;喪事未脫孝謂之刺(讀音試)。有這兩主面情況的人,都不能上別人家的門,尤其小孩建新屋,做灶裝修,母豬產崽等,都不能接觸,如果出現違背這些禁忌,就會被認為不吉利,要趨吉避兇,消除不吉利的辦法,即用紅花(石榴枝帶葉),或插於門上,或樵清水潑灑,並念:“紅花是皇帝,唔怕產與刺”,認為這樣做,就可以達到保平安,保健康,逢凶化吉,變禍為福,這一習俗,在饒平沿海地區尤盛。





潮汕俗語故事


十嘴九腳倉(尻川 )


俗語“十嘴九腳倉”用于諷喻人多話多,不懂裝懂,愛亂發議論。“腳倉”即屁股。胡說八道常被比喻為“放屁”,因而,吐不出象牙來的臟嘴也被比喻為屁股。

從前有一戶人家建了新房,請來一位很有名氣的畫家畫一幅壁畫。畫家事情很多,整天很忙,來到房主家後就要動筆。這戶人家有十口人,除一個小孩外,都聚集到這裡,七嘴八舌,吱吱喳喳地發表各自意見。有的要畫這,有的要畫那,繼之又因意見不符而互相爭吵,各不相讓。扯了大半天,誰都不讓誰,毫無結果,最後只好由畫家來決定。本來畫興正濃的畫家經這陣折騰,十分惱火,更痛惜寶貴時間無端被浪費。於是不吭聲,拿起畫筆一揮,很快就畫了十只雞,每只雞都各具姿勢,唯妙唯肖,栩栩如生。畫家正要收筆,一位小孩忽然嚷道:“咦,怎麼十個雞嘴巴,只有九個屁股呢?”大家才注意到原來一只雞藏在石頭後面,只露出雞頭在外面。畫家接過小孩的話,笑咪咪地說:“這就叫‘十嘴九腳倉’嘛!”原來,這是畫家繞著彎子在諷刺房主一家哩。



無好家神通外鬼


潮汕俗語“無好家神通外鬼”意指吃裡扒外,胳膊往外拐。這個俗語來源於一個民間傳說。

  相傳某鄉有一戶貧窮人家,生活十分困難,常常缺米斷炊,過年過節也只能向人家藉一點錢勉強度日。他家的灶神(司命公)總覺得供奉的東西太少了,不若大戶人家,有肉有菜。於是越想越生氣。某日,閻王要抓一個替死鬼。正巧這事被灶神得知,他覺得報復的機會來了,竟然跑去向鬼差“推薦”自家的主人。可恨這位“家神”不但沒有保佑這家人幸福,反而串通鬼差要來害自已人。幸好灶神的所做所為都為主人夢中獲悉,醒來後氣憤萬分,遂將灶神牌位扔出門外,連聲罵道:“無好家神通外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