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海豐牛雜火鍋

阿蘭蘿蔔 發布於:2007-08-11 22:47


很多外地人都覺得海豐人講話的時候像吵架,原因很簡單,海豐的福老話雖然跟台語有些相像,但海豐人直爽大聲的氣派又跟台語的溫柔婉轉大不相同。大聲爽朗肆無忌憚的談話出沒在海豐人的日常生活中,海豐人對此卻渾然不覺。海豐人的飲食其實也具備了這一粗獷性格,這從海豐人喜歡的牛雜火鍋中可見一斑。

海豐的牛雜火鍋店都很小,而且火鍋一般都兼營河粉,沒有吃伴或者吃不起牛雜火鍋的人大都會選擇吃一碗物美價廉又極具海豐特色的牛雜、牛腩粉來解饞。因此牛雜火鍋店跟牛腩粉店在海豐星羅密布,大街小巷都處處都有他們的蹤跡。弄得我的湖北同事小鳥一度誤會海豐人是最嗜吃牛的一族。我們最經常去的牛雜火鍋店坐落在龍津河畔,店面雖然簡陋窄小,卻時常食客濟濟,去得稍晚一點就會找不到座位。


海豐人吃火鍋是不會講究什麼刀功配料的,火鍋湯底也難覓什麼茴香八角等香料的影蹤,至於重慶火鍋常見的千張、魔芋什麼的也統統沒有。但見凡是能吃的都可以往裡放,而且多以海鮮、肉類為主。有些朋友給海豐火鍋取了個很有意思的名字,曰“海豐亂燉”。牛雜火鍋也是那樣,牛肚,牛腸,牛鞭,牛腩,一般不切片,切成塊狀。大塊大塊的肉和著香濃的湯汁就在鍋裡不停翻滾。真有點“牛雜火鍋滾三滾,神仙也站不穩”的韻味。而吃牛腩火鍋配的酒也以土釀的仙泉米酒或是大良米酒為宜,常在火鍋店看到三三兩兩的老漢一邊就著米酒一邊大塊大塊的往嘴里塞肉。吃肉時的那種悠閒跟豪爽常能讓旁觀的人食慾大增,繼而對鍋中物事垂涎三尺。

跟朋友一起去吃涮羊肉時的總覺得紙一樣薄的羊肉還不夠人塞牙縫的,吃著極不過癮。可是吃海豐的牛雜火鍋就沒有這樣的顧慮了,在美食面前什麼淑女風範全都無需保持,在那麼酣暢淋漓的肉火鍋面前,放開了大口大口吃就是了。邊吃邊跟共同赴宴的朋友神聊海侃,是件挺豪邁粗獷的事情。


後來吃多了才發現,海豐牛雜火鍋吸引人之處除了肉塊大吃著過癮外,它的蘸醬也別具特色。吃火鍋的時候通常店主人會給每人端上一小碗醬,裡面的內容也挺豐富,有辣醬、豆瓣醬還有腐乳。尤其是腐乳,這在我吃過的其他火鍋菜系中,還只有海豐牛雜火鍋店會有這樣的搭配。海豐的辣醬一般沒有辣味,辣椒爆油後散發出來的香味,這香味與豆瓣醬跟腐乳獨特的豆味跟鮮味共冶一爐又產生出另一種難以言表的奇特香味來。這醬再加上無論是與爽口而有嚼勁的牛百葉混合還是與香松糯滑的牛腩混合,那種美味都讓人久久不能忘懷。在牛雜火鍋的複雜內容中,我最喜歡牛筋跟蘸醬的合璧。燉得爛爛又富含膠原蛋白的牛筋入口既化,配合著香酥的蘸醬,真讓人如入化境,欲仙欲死啊!

海豐人做菜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守規矩把各種相干或是不相干的事物共冶一爐,比如海豐的菜茶、鹹茶跟我今天介紹的牛雜火鍋。但是這種“不守規矩”卻往往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多年前一位朋友曾說“無亂不江湖”,海豐火鍋就是以亂取勝的典範。




趣談汕尾小食菜粿


風味小食,各地皆有。品種食法多樣,各具地方特色。濱海小城汕尾市的小食,早已遠近聞名。一年四季,無論春夏秋冬,每近中午時分,各類食店攤檔,遍布街巷;各種風味小食,紛紛上市。甜的、鹹的、酸的、辣的,諸味俱全,引人垂涎;蒸的、炒的、煎的、炸的,香氣撲鼻,催人食慾。除其他街市常見的麵條、粉絲、包點、餃子之外,最有地方特色的是各種各樣的菜粿:包括豬腸粿、重糕粿、菜頭粿、薯粉粿、油炸粿、鼎溜粿、升煽粿、鴨藍粿、銅盤卷、發粿、菜包粿、碗仔粿,還有各式各樣的粿條湯,糯米丸、尖米丸之類,真是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這些菜粿或由米粉為皮,花生米、蝦米、瘦肉絲、魷魚絲以及香料蔬菜為餡,蒸熟後放著,吃時再用油煎,又酥又韌,味美肉香,極其可口;或者直接由米漿和蝦仁、肉丁、蔬菜等拌在一起,蒸一層,放一層,重疊而蒸,叫做重疊糕粿。吃時直切成一塊塊,佐以生油配料,又熱又燙,鮮嫩甜滑,非常可口。而油炸粿、菜頭丸一料,則以蘿習絲、蔥頭或蒜頭、蝦仁、魷絲,用米漿拌和,顧客來時,用一鐵漏子盛著,放人油鍋裡炸,邊炸邊賣。蘸上醬醋,吃起來脆香酸甜,回味無窮,十分開胃。這些菜粿,因其製作精功,配料講究,又好吃,又便宜,加上種類繁多,任君選擇,很是招徠顧客。

  
汕尾吃菜粿,中午才熱鬧,這已是有很長的歷史了。很久很久以前,汕尾是一個海灘,漁民從福建、從潮汕、從香港各地出海打魚,途經此處,或上岸歇息,或曬網賣魚,慢饅地定居下來,逐漸形成一個埠市。許多漁民因中午不能及時回家吃飯,便在埠市上買些點心吃。這佯,具有地方特色的菜粿便應運而生。可是,在改革開放以前,一般只是漁民上岸,或村民赴圩,或親戚朋友來家做客,或來不及回家吃午飯,人們才到街市上買點菜粿回家吃。而今,生活改善,人們講究工作與休息,一般都不花時間做飯,並逐步成為習慣。




arrow
arrow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