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又作觀音菩薩、觀自在菩薩,是從梵語的 Avalokitesvara 發展而來,漢語音譯「啊那婆婁吉低輸」、「阿縛盧極低濕伐羅」等,在佛教中說祂是西方極樂世界現在的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同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觀世音菩薩過去已成佛,佛號正法明如來。《無量壽經》記載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同為阿彌陀佛西方極樂淨土的候補佛;未來阿彌陀佛涅槃後,將補處成佛,佛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



觀世音菩薩是東亞與西藏民間普遍敬仰崇拜的菩薩,在各種佛教圖像或造像中觀世音菩薩的像也最為常見,而且種類繁多,變化極大,佛教的經典上說觀世音菩薩的悲心廣大,世間眾生遭遇災難不祥,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菩薩觀照無遺,即時尋聲赴感,使之離苦得樂,故又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為佛教中最廣為人知的大菩薩,又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美譽,道教與一貫道亦十分尊敬觀音菩薩,在道教中稱為「觀音大士」、「慈航真人」,在一貫道中稱為「南海古佛」,可見其在民間信仰的鼎盛。





名號由來



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音聲」的菩薩,出自《妙法蓮華經》其中一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又說:「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另一重意思則出自《首楞嚴經》。觀世音菩薩是從聽聲音著手修行,而證得耳根圓通,修成正果。



「啊那婆婁吉低輸」、「阿縛盧極低濕伐羅」等音譯多見於初期翻譯的佛經,南北朝姚秦鳩摩羅什譯師則意譯之為「觀世音菩薩」。而依照唐代玄奘法師的翻譯,則為「觀自在菩薩」,見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因為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當中有個「世」字,為了避諱,後世也常將「觀世音菩薩」稱為「觀音菩薩」。





歷史沿革



在中國,觀世音菩薩的崇拜最早於公元前1世紀隨著佛教的傳入而開始,並於7世紀中葉由朝鮮傳入日本。觀世音菩薩在7世紀也傳入到西藏,在藏傳佛教中叫做 Chenrezig,以四臂觀音的法相為主,達賴喇嘛被是認為其化身。宋朝以前,觀世音菩薩的形象為男性,《華嚴經》中對觀世音的形容為勇猛丈夫,《悲華經》則稱善男子,後來視廣大信眾的需求轉化為慈悲的女性形象,以女性的母愛和慈悲象徵菩薩救度眾生的悲願。



佛教經典上說此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中,早已究竟成佛,名號『正法明如來』。由於他的大悲願力,為了發起一切菩薩的菩提心,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故,仍然示現為菩薩,為西方阿彌陀佛的左脅侍,是一生即可續補佛位的大菩薩。因觀世音菩薩以救苦救難為己任,故於在民間影響深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